著名画家吕云所先生文献捐赠展【第五部分】

admin
2025-07-05
来源:天涯艺术网

中国人民大学吕大江山水画工作室导师、首都博物馆画院执行副院长、山水画创作部主任、吕云所先生之子吕大江导览吕云所先生文献捐赠展【第五部分】

第五阶段:从“太行笔墨”到“笔墨太行”。如果说《黑色太行系列》使观者首先感受到的是太行的造型、结构、境象和韵味,再深入下去才体会到其笔墨韵致,看到太行形象里笔墨的存在,笔墨蕴含在太行之中,是为造型、结构、意境等表现物象服务的。为造物者役,隐性的太行亦为“太行的笔墨”。

而“写意太行”则不然,注重将笔墨的功能放在首位,张扬的是笔墨的独立审美功能,将笔的苍润、拙秀、轻重、虚实的张力及墨的干湿浓淡,笔性墨韵,用笔墨的强音及抢眼的笔墨刺激,方可体味到太行的苍茫、浑朴、厚重与壮伟!有意将造型、结构、境象放在第二位来表现,打破石鼓形的羁绊,直抒心性自由挥洒!一朝直入如来地!感受到一任书写的特殊快感,轻松与超然,若作无弦之琴,随意恣肆、一任情性的直抒胸臆的笔墨状态,亦"显性笔墨”,即是“笔墨的太行”!

他的“写意太行”更加强调了笔墨勾、皴、擦、点、染的独特作用与自由灵性的书写,他把这些线点皴相互揉合,裹骨含筋,尤其是枯笔焦墨中再反复铺水点化,更难以拆分。尽显出随意挥洒、任兴勾写、逐层积淀的笔墨结构。把原有的雕塑感转而成为野气奔放、率性天然的韵律感。已不拘泥于太行的形,而是注入了个人本体审美和笔墨的主体自由。张扬标示自由书写的笔墨精神,探索笔墨本体美的堂奥,将运用到下一步回归太行的形体与精神之内。那时的太行的笔墨质量及艺术品位将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升华。但惜不逢时,父亲已离开我们十一年了!对于他的下一步太行理想回归,从他留下的未完成画稿中,值得我们今天继续去研究他的新的学术课题。

吕云所先生

艺术家简历

吕云所(1940-2014),又名吕云,1940年出生于河北省涉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读书期间师从于秦仲文、刘君礼、孙其峰等先生。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导师

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班导师

清华大学吕云所山水画创作工作室导师

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全国太行中国画学会总顾问

雾锁张家界(136x68cm)

岁月留痕(179x97cm)

苍岩清流图(136x68cm)

云涌太行之一(68x68cm)

云幕初开(68x68cm)

云涌太行现真骨(68x136cm)

山之魂(68x68cm)

沧海岁月(68x136cm)

板山云岭(136x68cm)

太行风云(136x68cm)

太行天河(136x68cm)

北雄之风(136x68cm)

崖霭图(136x68cm)

太行柿上一景(136x68cm)

清辉泄玉(136x68cm)

张家界印象四景图之三(180x45cm) 张家界印象四景图之四 (180x45cm)

张家界印象四景图之一(180x45cm) 张家界印象四图景之二(180x45cm)

响堂积雪(180x45cm)云山万仞图(180x45cm)

雨雾云开(68x68cm)

古根图(68x68cm)

云涌太行(68x68cm)

春风拂太行(68x136cm)

黄山晴雨图(68x136cm)

太行风云(68x136cm)

云涌大山(68x136cm)

太行春韵(68x102cm)

太行云阵图(68x136cm)

王莽岭晨晖(68x136cm)

家山春意(99x52cm)

家山晨光(68x136cm)

吕大江在吕云所先生文献捐赠展现场主持和导览时的部分资料图片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