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吕云所先生文献捐赠展【第一部分】

admin
2025-07-05
来源:天涯艺术网

天津美术学院展览馆开放日,带你走进吕云所的艺术世界!

导览人:中国人民大学吕大江山水画工作室导师、吕云所之子吕大江

大家好!此次我的父亲吕云所教学文献捐赠展,应广大同学和书画爱好者们要求、希望我从他的创作经历、人生感悟以及他的另一个角度,讲讲父亲吕云所艺术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也就是他创作“黑色积墨太行以及五个系列”当中的一些创作思路和感人故事。




父亲吕云所出生在河北省涉县,他经常说:我很土,生在土里、长在土里、祖辈数代不识字、全在地里拱土!儿时的我放牛爬土岗、打柴钻土沟、一身山野风、双脚黄土气、浑身沾满土腥味。我也很苦,在家国残破、倭寇横行的苦难岁月里降生、吃够了动荡不安逃难之苦。从小就过着一种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糠菜伴年粮的苦日子。对于这儿时的苦长久甩不开、忘不掉、魂牵梦绕、留恋不已。长大了、上学了、在师长们的训导下、他渐渐懂得珍惜这以往的土和苦,并遂渐学会了用艺术去升华这种土和苦。用另一种苦替代前一种苦,这苦就是刻苦!长期以来下苦功夫、笨功夫,刻苦钻研,埋头苦干,来升华人生的艺途之苦。在创作中每画必全身心倾注、每幅巨构常数月完成,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每一幅 巨构完成常病倒趴下,住院数月,尝尽了艰苦的艺途攀登之苦⋯⋯他喜欢深厚博大的艺术,崇尚阳刚之美。并为之孜孜以求、奋斗不息。厌恶浅薄小巧的聪明,哗众、卖弄于我不足取。余生性愚钝,于人于艺,专从朴直。



在艺坛耕耘中,如黄牛拉犁,沉默无怨,只管埋头向前。奉大道、忌迎合,不施小技,喜正面攻坚,硬上来如太行的石头,犟起来像太行的牛。他的路很艰难,在艰难的人生与艺途跋涉中,长期被人排挤、倾轧,还忍受过亲人疾病和经济困扰⋯⋯然对于我倾心之艺术从不敢有半点苟且、懈怠。诚如巴尔扎克所言:苦难是艺术家最宝贵的财富!人生的苦涩、苦难正可磨砺人格、垂炼心境、纯化艺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吕云所先生

艺术家简历

吕云所(1940-2014),又名吕云,1940年出生于河北省涉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读书期间师从于秦仲文、刘君礼、孙其峰等先生。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导师

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班导师

清华大学吕云所山水画创作工作室导师

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全国太行中国画学会总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吕大江山水画工作室导师、首都博物馆画院执行副院长、山水画创作部主任、吕云所先生之子吕大江导览吕云所先生文献捐赠展【第一部分】

第一阶段:1962年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漳河畔》组画问世,1963年《老来红》问世,以牧歌式的泥土画风描绘太行的人与自然,山川风物,表达纯朴、浑厚、恬静、明媚的田园式意境。这些作品曾被评为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入藏中国美术馆,并赴非七国展出。年届弱冠便以“太行人、太行情、写太行风”而著称!后由于“文革”风云骤起,他的赤诚太行艺术不得不搁浅、中断。

所以在当时《美术》《中学生课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都大块文章介绍宣传他。一炮打红,一举成名。

那么从这些画稿当中不难看出,人物当时已经画得非常写实,造型准确,姿态生动各异。虽是背影刻划却夸张致极。大家都知道,他用的是一种写实传统的画法来表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生活。但是,好的艺术他一定不是照搬的,不是描摹的,他一定是夸张的,他一定是抽象的,也就是说,你的造型要抽象的语言,抽象升华的笔墨,抽象和理性的构图这种整体跨度,才能完成经典创作作品。

河畔人家(34x46cm)1962年天津美术学院毕业作品

太行秋色(34x46cm)

收获季节(34x46cm)

溪边牧歌(34x46cm)

老来红(85x61.5cm)中国美术馆收藏

高山顶上修条河(69x50cm)

吕云所先生部分珍贵存照











吕大江在吕云所先生文献捐赠展现场主持和导览时的部分资料图片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