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鸿春:芳华自在铭于心——师从俞致贞先生习画二三事

admin
2025-07-08
来源:天涯艺术网

1979年春,我经人介绍到工笔画大师俞致贞先生家中学画。俞先生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刘力上、俞致贞夫妇二人住在北京市和平门烤鸭店后身第一排楼房的一套三居室。俞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待人和蔼,温文尔雅,她耐心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当时我画了两幅习作,一幅是临摹田世光先生的梅花喜鹊,另一幅是临摹张其翼先生的玉兰绶带鸟。此前,我已经系统临习过张其翼先生的工笔花鸟画。俞先生把两幅作品挂在她工作室的墙上,沉吟半晌之后对我说:你的画里有田世光和张其翼的东西,很纯正,很到位,好好学吧!当时就算接受了我这个学生。


俞致贞 芙蓉凤蝶 92×51 1959年


俞致贞先生出身于古玩世家,年轻时即师从于非闇先生,学习小写意花鸟画及工笔草虫,兼习瘦金体和篆书,后来专攻工笔花鸟画。于非闇先生经常强调习画就要写生,不要怕抛头露面。当年跟于非闇先生学画的少爷、小姐很多,在中山公园、故宫写生大都不好意思。画得越不好,越有人围观,所以好多人都学不下去了。俞先生说:我不怕人看,所以坚持下去了,因此才有现在的成功!俞先生之所以这样讲,是以身说法,鼓励我要深入生活,坚持写生。画写生不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而是有选择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俞先生对我讲:于非闇先生写生牡丹,画春天的花,秋天的叶子,冬天的树干,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


俞致贞 菜园夏熟 69x82 1959年


俞致贞先生又不同于于非闇先生,她选择快凋谢的牡丹,画大烂花,这时的牡丹造型特别潇洒,多姿多彩,变化丰富,从而形成了俞先生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姿态万千的特点。俞致贞先生也因此被李可染先生誉为“当代工笔花鸟女状元”。所以写生要因人而异,可以采取移花接木、散点透视的方法,把最美最典型的内质的东西表现出来。


俞致贞 新花尚怯晓波寒 82x47 1962年


在跟随俞致贞先生习画期间,我每个月都要到俞先生家里去。当时天津到北京的火车票价是两元九角钱,因我家庭困难,买不起火车票,只好骑自行车进京,凌晨四点出发,中午十二点能赶到天安门,一趟单程需要八个小时。俞先生有午睡的习惯,我得等到下午四点才敢叩开先生的家门。俞先生当时年近七旬,身体虚弱,说话有些吃力,她强打精神问我是怎样来的,我说骑自行车。俞先生听后特别感动,旋即打开身后的保险柜,拿出二百元钱递给我,说:自行车先放在这儿,坐火车回去吧。当时我不敢接。俞先生又说:我学画时是于非闇先生的入室弟子,后来又跟随张大千先生在四川学了四年,老师管吃管住,还要教我画画。我现在没有多大能力,只能给你这点钱,帮你解决临时的困难,实在对不起……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恩师当时的音容笑貌,心中仍泛起阵阵波澜。


俞致贞 黄栌山鹊 132x68 1962年


俞先生曾经说,她习画时,张大千先生从来不讲,就让学生们在一旁看他画画。眼下讲的这些也都是学习大千先生的一些体会,一定要好好做笔记,听到的不见得都能学到手,回去要认真反复琢磨。说这些话时应是1982年夏季,那时俞老师身体状况不佳,说话很费力气。


俞致贞 白莲 37x33cm 1962年


在北京荣宝斋卖画是每一个画家的愿望,也是我的追求。我先后两次在荣宝斋吃了闭门羹,接待我的人说:我们这里主要收名人字画。1983年夏季,有一次和俞致贞先生闲谈,我提起曾去北京荣宝斋卖画的事儿,俞先生淡淡一笑,当场给王大山先生写了一封信,告诉我拿着信去荣宝斋就行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荣宝斋二楼的木梯,踏进收购室的大门,迎面正是王大山先生,当时在场的还有韩度权、雷振芳、萨本介等几位先生。我的出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王大山先生问我是卖画吗?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两张绢本的创作,一幅银杏黄鹂鸟,一幅山喜鹊。王大山先生看了看画,又看了看我,这时我拿出来准备好的俞先生的信,正要递过去,王大山先生忽然说:不用看信了,回去代我问俞先生好。从此,我开始了在北京荣宝斋卖画的生涯。


俞致贞 映日荷花别样红 182x500 1965年


俞致贞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对我说:鸿春,我现在觉得没什么力气,就连讲话都累得不行,你要深造,还是去金鸿钧那里吧,他是我的学生。1985年,我走进了金鸿钧先生的门下。


吾师俞致贞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逝世三十周年之纪念!


2025年7月4日 改于津门三师堂


俞致贞先生艺术简历



俞致贞(1915-1995),女,汉族,北京人。字一云,画室名百花书屋,著名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会名誉会长,擅长工笔花鸟、草虫、蔬果。代表作品:《沙果双鹊》《荷花》《耄耋图》等。出版有《荣宝斋画谱——工笔花卉》《俞致贞画辑》《工笔花卉、草虫技法》《美术画库——工笔花卉技法》(与刘力上合作)、《俞致贞、刘力上画集》等专集、专著。1960年代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其丈夫刘力上,也是著名花鸟画家。


俞致贞1915年出生于北京。1934年拜于非闇为师学小写意花鸟及工笔草虫,兼习瘦金体、篆书,后专攻工笔。1937年入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临摹研究历代名画,以宋元工笔花鸟为主,兼学画史、画论,并研制国画颜料,历时八年。1946年遵于非闇先生之命,转拜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师,同年秋入“大风堂”,随张大千研习工笔写意花鸟画。1951年回京。1957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次年调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64年调中央工艺美院,为教授。1964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金碧茶花屏风。1971年至1984年为钓鱼台国宾馆绘制巨幅工笔花鸟画。1983年与刘力上为紫光阁绘制巨幅《荷塘清趣》。1984年退休,任中央工艺美院咨询员。1995年去世。


关于本文作者



郭鸿春,1951年出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文化交流中心特约画家,天津市红桥区文联副主席,天津市红桥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艺术顾问,天津市艺术学会顾问,民革天津画院顾问,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原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分会名誉会长。师承俞致贞、金鸿钧、王庆升、万一先生,是张大千先生的再传弟子。


郭鸿春十分重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画风空灵、飘逸、清扬,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国家画院、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迎宾馆、天津市滨海新区等收藏。出版有《工笔花卉》《工笔花鸟扇面技法》《白描花鸟画集》等美术专著。人民网、中国网、中广网、写意中国网、天涯艺术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新浪新闻、搜狐文化、腾讯快报、网易新闻、雅昌艺术网以及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搜狐视频、网易视频、凤凰视频等专业网站和门户平台均对其进行过专题采访或报道。


郭鸿春 山花催春 210x105 2014年


郭鸿春 竹韵 160x120 2015年


郭鸿春 袅袅瑶池白玉花 160x120 2015年


郭鸿春 牡丹之四 136x68 2018年


郭鸿春 冰凌罩红石 31x42 2025年


郭鸿春 鸿运当头 50x50 2025年


郭鸿春 满堂红 50x50 2025年


郭鸿春 云香 50x50 2025年


郭鸿春 霜重色愈浓 50x50 2025年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