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宁奏响“对话·知音”友好旋律,周扬波、陈茜、王少桓现场交流

admin
2025-06-14
来源:天涯艺术网
第78届联合国大会2024年一致通过中国等83个国家提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6月12日,为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对话·知音”——“中国画的宋词意境·贝宁展览暨交流活动”在贝宁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现场播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上的视频致辞,播放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旅游宣传片。

图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视频致辞

活动由中国驻贝宁大使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北京画友艺术交流中心承办,展出13位中国知名画家的54幅作品,画家周扬波、陈茜、王少桓亲临现场进行交流展示。驻贝大使张伟,参赞寇亚南、参赞兼贝宁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匡林,贝旅游文化艺术部文化顾问古奥-邹迪,美国、摩洛哥、古巴、尼日尔驻贝大使,贝体育部、高教部、艺术文化发展署、全国艺术家联盟、艺术界代表、中国文化爱好者等出席活动。

图片张伟大使致辞


张伟大使致辞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贝同为文明古国,两国文化交流既有悠久过去,也有辉煌今天,更有美好未来。愿始终与贝宁人民一道,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明对话,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张伟大使说,今年贝宁“文明对话国际日”的主题是“中国画的宋词意境”。中国画注重笔墨,写意传神,讲究留白造境,诗书画印结合,追求气韵生动。宋词是中国文学瑰宝,讲究意象、情感与氛围。相信通过本次展览,贝宁朋友能近距离感受中国画所蕴含的独特宋词意境,加深对中国文化了解,也相信中国画家通过此次访贝,将加深对贝宁文化了解,实现中贝文明双向交流与现场对话。


图片

古奥-邹迪致辞


古奥-邹迪引用"两河相汇,不减其质,反增其阔"的中国谚语,强调中贝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本次画展既是一次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心灵对话。中贝艺术家共同创作,尽显中国绘画的生动气韵,贝宁艺术的奔放热情。艺术超越语言的界限,在借鉴与融合中架起中贝人民沟通之桥。


图片

开幕活动现场


交流环节,中国三位艺术家与贝宁著名画家厄劳姆·多苏、雕塑家何米·萨缪兹展开对话,从学艺经历、创作体验与个人心得出发,探讨艺术的内涵及外延,思想碰撞交锋,引发深切共鸣。双方携手作画,相互切磋借鉴,展风采,话友谊,促合作。


作为活动配套内容,6月13日,中国画家还将赴贝宁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代表进行专业对话与联合创作,并赴贝宁知名大学与广大师生展开交流。6月底至7月初,厄劳姆·多苏、何米·萨缪兹将应邀赴华展开艺术回访。


艺术家简介


周扬波  

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入选中国文联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美术类唯一画展项目。他坚持在自然中寻找创作资源,在现实山水中获得滋养,以“真山水”为创作旨归。


陈茜  

荣宝斋画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丽水市中国画名家工作室导师。尤擅荷花、猫题材作品。沉着的笔墨,淡定的色彩,清新的意境,读她的画,一是形,二是情,三是意,四是境。


王少桓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河北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专业博士。作品既有工笔画的精工细笔与华丽色彩,又融入了个人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悟与情感寄托。平和、沉稳、美满、自由,用最简单的语言表现艺术的本真是其绘画理念。


图片

周扬波陪同张伟大使、美国驻贝大使观展


图片

王少桓陪同张伟大使、美国驻贝大使观展


图片

陈茜为尼日尔驻贝大使介绍中国画


图片

摩洛哥驻贝大使与三位画家合影


图片

陈茜为古巴驻贝大使介绍中国画


图片

周扬波接受新华社驻贝记者采访


图片

观众接受贝宁媒体采访


图片

中贝艺术家现场对话


图片

中贝艺术家现场对话


图片

中贝艺术家现场对话


图片

中贝艺术家现场对话


图片

中贝艺术家现场对话


图片

周扬波现场创作


图片

陈茜现场创作


图片

中贝艺术家现场联合作画


图片

现场观众


图片
现场观众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写意中国网、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