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AM工作坊第一场:李旭飞|湖社与天津美院中国画的传承与转化

admin
2025-03-15
来源:天涯艺术网

2024年12月27日,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展览项目“津派文脉 饮湖成蹊——湖社与天津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览系统梳理了湖社与天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脉络,试图呈现天美中国画教育体系一系列的教学成果,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以期去创造中国画艺术更辉煌的未来。该馆根据展览的学术主旨,策划了本次系列公共教育活动,邀请校内外感兴趣的伙伴们共同参与。

一、展览

津派文脉 饮湖成蹊

——湖社与天津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2024.12.27-2025.4.16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2FB、1FA/B展厅

本展览获评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秀活动优秀展览,展出文献、山水、花鸟、人物作品共130余件,尝试记录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转,以及中国画在“新”与“旧”的问题面前,如何通过内在底蕴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更为有效且更具可行性和现代性的转化。

二、讲座

湖社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的传承与转化

主办: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活动时间:2025年3月12日 9:30-12:00

活动地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序厅

导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李旭飞

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项目“津派文脉 饮湖成蹊——湖社与天津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自开幕以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和策展筹备组的老师们在完成展览布展、开幕工作以来,计划组织了一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希望能够近距离地向观众阐释该展览的举办初衷及意义。

2025年3月12日上午,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第一场公共教育活动——“湖社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的传承与转化”。策展人以讲座的方式,沿着时间行走的脉络,从山水画的缘起、发展到转化层层铺陈,结合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以及跨学科的地理知识和哲思,系统梳理了传统山水画、湖社与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文脉传承与转化的关系,更为深入且全面地让校内外的观众了解和认识到了“重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是一成不变或守旧的,而是在时代发展的语境中,不断地锚准新的前进道路,而这也正应和了本次展览策展人语——“与古为徒,更要与古为新”。

1920年5月29日,当时北京画坛最大的画会组织——中国画学研究会以教授学员、组织绘画展览来传授传统的中国画,其中绘画展览是画会的一大特色。1927年部分成员另立的湖社画会,则在延续和发展中国画学研究会艺术理念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举办书画展览会和成绩展览会来促进交流、教授学员。1931年,湖社第四次成绩展在天津举办,不仅促进了天津分会的成立,还藉由成绩展促进了与当地画坛的交流和教学。

20世纪50年代,天津美术学院成立中国画系,开创者孙其峰邀请前来授课和任教的湖社成员和与湖社交往甚密的著名艺术家,为天津美术学院培养起了初代的山水、花鸟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之后在60年代,湖社成员也有陆续来到天津美术学院讲座、授课,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建立奠定了“立足传统”的基础,而今,以天美为中心的天津中国画画坛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探索着如何走出“探索中国画时代面貌道路”。

“津派文脉 饮湖成蹊”展览,以“展览(Exhibition)”为主题词和呈现脉络,在展现湖社对天津美术学院以及天津地区中国画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同时,藉由展览来展现美术馆所承载的美育和通过展览来促进教学的职能。

本次活动围绕展览主题,通过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现场导览和中国画创作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一幅幅完整作品背后的过程、经验、感触,带领参与者了解、体验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一同感受中国画的线条和色彩之美,启发观众在历史的长河中,对自然与艺术表达间的思考和想象。


讲座导师

李旭飞,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硕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画院院外画家。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我们专于网络高清图文发布,正是你要追随的:

有料的天涯艺术、更补的传媒联盟、终端的投资伙伴!

写意中国网、天涯艺术网总编于健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